首页 商标文章正文

怎么区别损益类账户跟资产类账户?有什么方法吗?总是找不对_用两种成本法计算损益的题-

商标 2024年02月17日 09:58 62 祥恒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怎么区别损益类账户跟资产类账户?有什么方法吗?总是找不对_用两种成本法计算损益的题?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怎么区别损益类账户跟资产类账户?有什么方法吗?总是找不对
2.用两种成本法计算损益的题?
3.损益表的比较
4.损益类科目主要是管理费用,产生的差异怎样核算呢?
5.材料成本差异期末如何进行结转?

怎么区别损益类账户跟资产类账户?有什么方法吗?总是找不对

益类账户是指按照损益类会计科目开设的,用以具体核算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收益和费用、损失,以便计算确定损益的账户。该类账户的特点是:其核算对象是与损益的计算确定直接相关的;主要是用来反映企业收入和费用。

1.用来反映营业损益的账户和反映营业税的账户。如“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账户。这里的收入和费用之间有着直接配比或期间配比的关系。 2.用来反映营业外收支的账户。如“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账户。 3.用来反映所得税的账户。如“所得税费用”账户。

损益类账户得区分是“损”还是“益”,所谓“损”是指成本、费用、税金类;“益”是指各种收入、补贴、投资收益等,前者借方记录增加,后者贷方记录增加,期末,从反方向结转至“本年利润”后,各损益类科目期末无余额。

资产类账户是用来核算各类资产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账户。

资产类账户按照反映流动性快慢的不同可以再分为流动资产类账户和非流动资产类账户。 流动资产类账户主要有: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待摊费用等; 非流动资产类账户主要有: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

用两种成本法计算损益的题?

这是结转本期损益,在会计期末,将损益类科目的余额将全部结转到“本年利润”中,结转后,损益科目余额为零。这一过程即为会计上所说的结转本期损益。

根据会计制度,可以每月结转损益科目,也可以每月不结转,待年底时一次性结转;

每月结转的方法叫做“账结法”,年底一次性结转的方法叫做“表结法”,采用“表结法”结转损益的,本期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的金额按上期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金额与本期损益表的“净利润”金额的合计数填列。

在线软件目前只提供账结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期未处理”—“高级设置”中有个选项,一是按科目余额的反方向结转(系统默认值,将金额转换为正数后再来定义它的余额反方向;例如,财务费用—利息收入,若录为借方负数,在结转时,系统按借方正数结转至本年利润。二是按科目属性中定义的科目方向进行反方向结转;例如,财务费用—利息收入,若录为借方负数,在结转时,系统按贷方负数结转至本年利润。

用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留意这其中的差异,以免对相关账务报表产生误解。

以试算平衡表为例,若财务费用—利息收入按科目余额的反方向结转,因借方一正一负,合计数为零,在表中不体现;若财务费用—利息收入按科目属性中定义的科目方向进行反方向结转,因借贷方均以负数表述,在表中可直接体现。

损益表的比较

变动成本法,当期存货仅核算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当期直接结转到本年利润,不计入存货成本。要算当期损益,关键是要算当期结转到销售成本的存货是多少。

所以,变动成本法核算下:

本期销售收入:31000*20=620000元

期初存货结存2000件,价值2000*12=24000元

本期发生:12*30000=360000元

期末存货结存30000+2000-31000=1000件,价值为:12*1000=12000元

本期结转销售成本:360000+24000-12000=372000元

本期利润:620000-372000-31000*2-40000-90000=56000元。

完全成本法:

销售收入:31000*20=620000元

期初存货:2000*14.5=29000元。

本期发生:12*30000+90000=450000元

本期完全成本法下存货单位成本:(30000*12+90000)/30000=15元

期末结存:1000**15=15000元

本期结转销售成本:450000+29000-15000=464000元

本期损益:620000-464000-40000-31000*2=54000元

损益类科目主要是管理费用,产生的差异怎样核算呢?

由于大多数国家没有单独的损益表准则,以下仅就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损益表(征求意见稿)》、《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1997年修订)以及一些国家损益表方面的规定作一比较。

收入

现行制度规定:将营业收入划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副营业务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范围呈多样性,既搞工业、又搞商业,还搞旅游、房地产等,已经分不清哪些是主营,哪些是附营,有些附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甚至已超过主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故具体准则(征求意见稿)不再将营业收入划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附营业务收入。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第30份意见书“经营成果的报告”关于损益表格式及内容列有收入、费用、正常项目得利和损失、持续经营利润、中止经营损益、非常项目利得和损失、会计原则变更累计影响、净收益等项目。格式中关于营业收入仅列出“收入”一项,但填报收入时,可将销售收入和其他收入合并为一项,也可将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投资收益单列。可以看出,美国只是从大类上规范损益表项目。而中国损益表项目的规范较严格。国际会计准则中分为“收入”、“其他经营收益”两项来列示营业收入。

费用

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应在收益表内或收益表附注中用一种分类对费用进行分析,该分类以企业范围内收益和费用的性质或其功能为基础。”主要有种费用分析方法:第一种分析称为费用性质法(或称“支出性质法”)。费用按其性质(例如,折扣、原材料购买成本、运输费用、工资和薪水、广告费用)在收益表内以总额反映,不在企业范围内不同的功能单位之间再分摊。这种方法只用于许多较小公司,将经营费用在各功能单位中进行分摊是没有必要的。第二种分析称作费和的功能分类法或“销售成本”法,它将费用按其功能划分为销售成本、销售或管理费用等部分。这种方法通常能向使用者提供比按性质进行费用分类更相关的信息,但将费用分摊给各功能单位可能具有随意性且涉及到相当多的判断。在这种分析法下,将费用划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其他经营费用等。选择销售成本法还是支出性质法依赖于历史和行业因素,以及企业组织的性质。两种方法均能提供哪些成本可能随企业的销售或生产水平直接或间接发生变化的信息。由于每种列报方式对不同类型企业经营业绩组成要素的分类来作出方法选择。但是,由于关于费用性质的信息有助于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因而要求在使用销售成本法时作附加披露。

中国对费用分析采用销售成本法,将费用严格划分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美国不象中国那么严格,而常常将销售费用和一般行政费用合计列示,而将折旧费、利息费用、汇兑损益单列,有的也将利息净收入单列。德国《商法典》第275至278条对损益表作了专门规定,具体包括:损益表格式和项目。德国会计依商法典规定可采用总成本法或销售成本法计算损益。德国会计依商法典规定可采用总成本法或销售成本法计算损益。损益计算的总成本法,是依据生产规模业绩(包括销售净额、存货增加或减少、自制设备和其他业绩)减去总成本(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折扣、其他)报告生产业绩。这种分法对成本核算的要求是按费用的经济性质进行成本分类核算的。至于产品销售与否,并不影响总业绩。损益计算的销售成本法,是依据销售规模将销售净额减去销售成本呈报生产业绩。无论生产多少,未实现销售则为乌有。这种方法对成本核算的要求是按费用的经济用途进行成本中心核算,销售成本只包括产制成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单列项目陈报。

利润

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利润总额由营业净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非常净损失组成。

对于营业净利润,中国的营业净利润的范围要比美国更小。如投资收益的大部分内容就属于美国的营业利润,根据损益表的结构,投资收益实际上是非营业利润,这与营业或经营的范围不甚相符。照此类推,投资就不属于正常的经营活动,虽然有悖常理。德国的营业利润也包括投资收益。中国直接列示投资收益,德国则按其构成列示分为参与收益、其他有价证券和长期贷款收益、其他利息收益、长期金融资产和短期证券摊销等项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规定的损益表项目也分项目列示了投资收益,包括股利、证券利息、证券收益等。

对于营业外收支,中国的规定与美国的利得和损失不尽一致。美国将利得和损失划分为非常项目和正常项目,在划分依据上,美国是从经济业务发生的性质来判断。中国是从业务本身的经济来划分,因此,中国的某此营业外收支项目可能是美国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如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而中国营业外支出相对应,德国分非常性项目的可能性极小。与中国营业外支出相对应,德国分非常收入、非常费用、非常净益列示。从定义上看,两国都将营业外(非常)收入(收益)与费用定义为正常业务活动无关的收入与支出,但什么是“正常”、什么是“非常”却又有不同的理解,处理固定资产、对外捐赠在中国看来是属“非常”的事项,而在德国却视为“正常”的业务。

德国的会计利润的确切定义是年度盈余,它是收益减去费用的余额,其会计所得税在年度盈余之前列支,年度盈余即为税后年度利润,应税所得和年度利润无须着意区分,自然各不相同。中国的利润总额为所得税前利润。美国的所得税属营业利润的计算项目,其净利收益就可视为所有才可以分配的利润。

美国的损益表分为营业部分的报告和非营业部分报告。营业部分报告参考APB第30份意见书是指“持续经营利润”。“持续经营利润”多步式列报中应分别计算毛利、营业利润、税前利润和税后营业利润。非营业部分报告分为中止经营损益、非常项目利得和损失以及会计原则变更累计影响。中止经营损益是指出售、放弃企业一部分经营或丧失企业一部分经营的所有权,“一部分经营”是指构成企业经营整体中一个独立的、主要的部分或拥有一类顾客的经营如通讯公司的电台。多种经营企业是一个唯一的独立的分部。报表的使用者,通常会通过了解企业的发展趋势而预测将来,为此,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必须具有可比性。当在财务报表中的当年经营业绩包括了那些与将来不相关的已中止的业务时,如果这部分业绩没有被明确区分开来,报表的可比性就大为削弱。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出发,将那些来自停业的经营业绩包括在当年数字中可能是必要的,但为了提高信息的可比性,这部分业绩应该与那些持续下去的业务区别开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停业与收购活动将会迅速增多,损益表中也应对品止经营进行列报。表中的各个项目都应该区分属于继续的业务和属于已停止的业务,这种区分可以分栏的形式列在利润表上,也可以将他们反映在报表附注中。同样,将年收购得到的那部分企业业务能予以单独揭示也可提高信息的可比性。

1973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第20份意见书《会计变更》要求将会计原则变更所产生的累计影响(包括会计原则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报告主体变更)在损益表中交锋报告,其金额是扣除所得税后的净额,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应在假设基础上,按新会计原则在表外调整以前年度的净收益;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不必单独反映,也不必调整净收益;会计主体的变更则要调整以前各年度的损益表。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把以下三项作为其财务报表的单独组成部分反映在报表中:(1)当期净损益;(2)按国际会计准则要求直接进入权益中的每个收益和费用、利得或亏损项目(例如,重估价盈余和损失以及某种外帛折算差额),以及这些项目的总额;(3)按《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当期净损益、重大错误、会计政策的变更》的基准处理方法处理的会计政策变更和重大更正的累计影响。而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则将会计原则变更及其影响只作为表外说明,不进入损益表。

某此情况下,企业可能会在本期发现前一期或前几期的会计报表中的差错。这类差错可归结为两类:一类为不影响损益计算、不涉及补交或退还所得税的调整;另一类为影响损益的调整,需要在发现时调整损益,补交或退还所得税。对于前一类问题,发现后按有关法规要求进行调整即可,不影响损益表的编报;对于后一类问题,必须在调整以后的损益表中加以反映。中国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为了与历史习惯衔接,简化核算,对于本期发现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不要求另编完整的损益表,只需将调整后影响当期损益的数额在利润总额与所得税之间单列一个项目予以反映。美国基本的财务报表包括资负债表、损益表、留存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美国将前期调整列示于留存收益表中。

利润分配项目的揭示,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损益表之外单独编制利润分配表;二是将其列在损益表中。中国会计制度是将利润分配表作为损益表的报表单独编制。从实际执行看,这样处理,给报表的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便。为了更加全面地、直观地反映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情况,所以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将利润分配的内容在损益表中一并反映。美国用留存收益表来反映利润分配情况。

报表附注

中国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规定损益表附注中,应说明以下有关内容:(1)有关会计政策的变化;(2)损益表中具体项目的补充说明;(3)损益表格式中难以反映的内容或业务情况;(4)在报告期内由于会计方法发生变更,其变更的情况和产生的影响;(5)未经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的说明。在国际会计准则中,要求以下三项应在企业的财务报表内或附注中列报:(1)与所有者的资本交易和给所有者的分派;(2)期初和资产负债表日累积损益余额,以及当期变动;(3)当期期初和期末每类权益资本、资本溢价和每项公积的账面金额之间的调整情况,各项目的期初和期末之间的变动应单独披露。

报表格式

世界上各国的损耗益表格式主要有多步式损益表和单步式损益表两种。由于多步式损益式,注意收入与费用支出配比的层次性,这样便于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更重要的是利用多步式损益表有利于预测企业今后的盈利能力。因此,《企业会计准则-损益表(征求意见稿)》中采用了多步式的损益表格式。

材料成本差异期末如何进行结转?

明确的告诉你,招待费的纳税调整,是永久性的差异,不是暂时性 的差异。所以首先你要搞清哪些项目是永久性差异,哪些是暂时性差异。一般暂时性差异都是时间性差异,税法和会计的处理都是一致的,只是由于处理时时间不同形成的差异,比如折旧,会计5年,税法10年,由于二者都可扣除,只是扣除时间不同而形成的差异为暂时性差异,也只有暂时性差异才会形成递延税款。至于是递延所得税资产还是递延所得税负债,则要看方向性。如果会计利润小于税法所得额,这个差异先交税了,一定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反之就是负债。基本是这样的。

材料成本差异期末如何进行结转?

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份终了,将发出的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的设置: 借方 材料成本差异 贷 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超支差异 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节约差异 发生额:购入材料超支差异 发生额:(1)购入材料节约差异 (2)发出材料负担成本差异(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超支差异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节约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 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如何结转? 发出材料时结转发出材料的节约成本差异时,

借: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发出材料时结转发出材料的超支成本差异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计算公式,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的确认:

计划成本法下,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如果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则属于超支差异,反之属于节约差异。

1、企业在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购入时的材料按实际成本计入“材料采购”科目: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2、验收入库后按计划成本计入“原材料”,两者的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中核算: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或)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1248000 贷:原材料 1200000 材料成本差异 48000

如何进行材料成本差异审计

主要的审计程序是跟原材料的发出计价一样,都是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对材料成本差异的进行发出计价测试,看企业帐面材料成本差异的余额与计算出来的差异是否一致,如果相差不大,证明企业的计算的材料成本差异是正确的,那么就可以接受了。

具体的审计程序:

1.获取或编制材料成本差异明细表,符合加计正确,并与总帐,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2。对本期内个月的材料成本差异进行分析性复核,检查是否存在异常波动,计算方法是否前后期一致,注意是否存在调节成本的现象。

3。结合以计划成本计价的原材料,包装物等的入帐基础测试,检查材料成本差异的发生额是否正确。

4,抽查()月发出材料汇总表,检查材料成本差异是否按月分摊,使用的诧异率是构为当月实际差异率(委托外部加工发查材料,上月成本差异率与本月成本差异率相差不大的情况可按商约差异率计算),差异的分配是否正确,并注意分配方法是否前后期一致。

5,验明材料成本差异的披露是否恰当。

如何确认和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 --1万元 贷:材料成本差异 -1万元 借:材料成本差异 -1万元贷:应付账款 -1万元

怎么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结转本期损益法”,把所有差异在会计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或者先将差异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再随已销产品的标准成本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另一种是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将成本差异在期末按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

结转材料成本差异时,是不是材料成本差异都计入贷方吗?

不是。。。要看材料成本差异是节约还是超支。。还得看是出库还是入库。。。。

出售的材料如何结转材料成本差异额

首先计算出售的原材料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额:8000×2%=160

销售的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为8160(8000+160)

会计分录:

1、借:银行存款11700

贷:企业业务收入10000

贷:应缴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

2、结转材料成本差异额

借:其他业务收入成本160

贷:材料成本差异160

3、结转已销材料成本

借:其他业务收入成本8000

贷:原材料 8000

4、结转到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8160

贷:其他业务收入成本8160

借:其他业务收入10000

贷:本年利润10000。以上特此回答。

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

这里只对C-1车床的生产成本中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进行分析,其他的照此类推即可。

购进材料时:

借:原材料 84000(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 5040(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数额)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89040

领用材料时:

借:生产成本—C-1车床 84000

贷:原材料 84000(计划成本)

同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生产成本—C-1车床 5040

贷:材料成本差异 5040(生产C-1车床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即将计划成本

调整为实际成本)

就这么做,结转材料成本差异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讲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的过程。

其他的照此类推即可。

标签: 材料 成本差异 结转

祥恒网络科技Copyright2022-2024祥恒网络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007799号 备案号:湘ICP备20007799号 站长QQ:201690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