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标文章正文

请问,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根据什么算出来的?怎么算?公式是什么?_递延所得税所指的未来需要交纳的税款,是怎么实现的?

商标 2023年12月17日 09:36 118 祥恒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请问,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根据什么算出来的?怎么算?公式是什么?_递延所得税所指的未来需要交纳的税款,是怎么实现的?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请问,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根据什么算出来的?怎么算?公式是什么?
2.递延所得税所指的未来需要交纳的税款,是怎么实现的?
3.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相关计算
4.合并报表抵销分录中递延所得税如何计算?
5.计税基础怎么算

请问,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根据什么算出来的?怎么算?公式是什么?

1、一般企业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都是坏账形成的。

2、用年末资产减值准备的余额(包括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存货减值准备等之和)*25%即为坏账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去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得出的差额为A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A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 A

扩展资料: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

一、企业在确认相关资产、负债时,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本科目余额的,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小于本科目余额的,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三、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所得税——当期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分析:

(一)除企业合并以外的交易,若其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不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如承租方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会计准则规定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以及相关的初始直接费用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而税法规定以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价款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等的金额计价,对二者之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若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则违背了“历史成本”原则。

此时既不是该资产的公允价值,也不是其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不符合会计准则中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标准,改变了该资产的初始计量,违背了会计成本原则。

(二)按税法规定可结转以后年度的亏损,若数额较大,且缺乏证据表明企业未来期间将会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参考资料:

中国司法部--会计法

递延所得税所指的未来需要交纳的税款,是怎么实现的?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很多人任务所得税费用就是所得额×所得额税率就行了,其实不然,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所得税费用的传统算法以及一种更容易掌握的巧算法。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方法

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公式表述为: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

(一)当期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应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计算确定。

企业在确定当期所得税时,对于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不同的,应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适用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行调整,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一纳税调整减少额

(二)递延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在某-会计期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综合结果。用公式表示即为: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

(三)所得税费用

根据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即可计算出所得税费用,其计算公式为: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

二、所得税费用的巧算法

从上述准则中规定的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所得税费用计算过程中既涉及对当期税前会计利润按纳税调整增加额及减少额的调整,还包括对应交所得税按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调整,计算过程比较复杂,不易理解。下面介绍一种计算所得税费用的巧算法,有利于对所得税费用计算的掌握。

(一)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

在计算应交所得税时,如果不存在永久性差异,只需要计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本期发生额就可以了,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本期发生额可以直接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应交所得税=(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发生额一应纳税差异发生额)×税率

=(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税率+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递羞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

(二)计算所得税费用

计算出应交所得税后,可以利用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模式倒挤出所得税费用的数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发生额如果为正数,则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发生额如果为负数,则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如果为正数,则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如果为负数,则借记“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交所得税当然要记贷方,其通常情况下的账务处理模式为:借记“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上述处理模式中,知道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及应交所得税金额即可倒挤出所得税费用的金额。

三、所得税费用巧算方法与传统计算方法比较

[例]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08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为62.5万元,其中存货项目余额22,5万元,保修费用项目余额25万元,未弥补亏损项目余额15万元。2008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为7.5万元,均为固定资产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不同产生。本年度实现利润总额500万元,2008年有关所得税资料如下:

(1)2007年4月1日购入3年期国库券,实际支付价款为1056.04万元,债券面值1000万元,每年3月31日付息,到期还本,票面年利率6%,实际年利率4%。甲公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2008年实际利息收入41.71万元,税法规定,国库券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

(2)因发生违法经营被罚款10万元。

(3)存货年初和年末的账面余额均为1000万元。本年转回存货跌价准备70万元,使存货跌价准备由年初余额90万元减少到年末的20万元。税法规定,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在税前抵扣。

(4)年末计提产品保修费用40万元,计入销售费用,本年实际发生保修费用60万元,预计负债余额为80万元。税法规定,产品保修费在实际发生时可以在税前抵扣。

(5)至2007年末止尚有60万元亏损没有弥补,其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15万元。

(6)假设除上述事项外,没有发生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要求:计算2008年所得税费用金额。

(一)利用巧算法计算要计算2008年所得税费用金额,应该计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题中已经给出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所以应计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的期末余额,就可以算出其发生额。

(1)计算2008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

存货项目:

存货的账面价值=1000--20=980(万元)

存货的计税基础=100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2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20×25%=5(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5-22.5=-17.5(万元)

预计负债项目:

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80(万元)

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80-80=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8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初余额=80-40+60=10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80×25%=2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20-100×25%=-5(万元)

弥补亏损项目:

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0×25%=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0-15=-1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没有发生额,故期末余额等于期初余额。

(2)计算甲公司2008年应交所得税。

利用上述巧算法的计算公式可知

2008年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500一国债利息收入(永久性差异)41.71+违法经营罚款10(永久性差异)+存货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20-22.5÷25%)+保修费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80-25÷25%)+弥补亏损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0-15÷25%)]x?25%=(500-41.71+104-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相关计算

递延所得税所指的未来需要交纳的税款,是怎么实现的?

可能你对递延所得税的概念需要加深理解,递延所得税划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通俗的讲,就是根据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计算出来的应纳税会计利润总额与税务局认定的计税基础金额不一致产生的暂时性的差异。暂时性的差异可以从字面上理解是指当期做所得税纳税调整后期还要慢慢调整回来的一种差异。暂时性差异中区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冲减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账面与计税基础对比来看是“资产账面<资产计税基础; 负债账面>负债计税基础”, 是导致未来应纳所得税减少,记入递延所得税资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账面与计税基础对比来看是“资产账面>资产计税基础; 负债账面<负债计税基础”, 是导致未来应交所得税增加,记入递延所得税负债。

我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下,要彻底了解清楚还请多看一下相关的书本

借或贷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分别对交纳所得税影响

应纳税额和递延所得税没有关系。应纳税额是根据税法的规定计算出来的。

正确的计算顺序是,先算应纳数额,再算递延所得税,再算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需要当期交纳吗

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在企业资产负债表日进行计算交纳。

递延所得税资产 ,就是未来预计可以用来抵税的资产,递延所得税是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才会产生递延税款。 是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适用税率计算、影响(减少)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

一、企业在确认相关资产、负债时,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本科目余额的,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小于本科目余额的,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三、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所得税--当期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跟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怎么产生的?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下,改变了原企业会计准则(制度)(2005前)对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即由企业自行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改为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种核算方法,将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存在的差异,划分为两大类:暂时性差异(注意,不是时间性差异,其范围要大于时间性差异)、非暂时性差异,与原时间性差异和原永久性差异的分类是不同的。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相关的概念较多,限于篇幅,请具体阅见《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及其应用指南。下面仅举例简单说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过程。

假设甲公司2007年度按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 000 000元,所得税率为33%,未来税率预计不会发生调整。

1、当年按税法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1 800 000元,甲公司全年实发工资为2 000 000元。相关提取的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税法准予全额税前扣除。

2、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00 000 000元,会计处理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当年折旧额64 000 000元,累计折旧额244 000 000元,无减值准备;税务处理采用平均年限法,当年折旧额50 000 000元,累计税前扣除折旧额150 0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及预计净残值与会计处理不存在差异。

3、企业当年购入准备近期出售的某上市公司股票,购置成本2 000 000元,年末市价2 600 000元。当年未发生派发红利等事项。

4、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余额26 400 000元,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余额0元。

除上述事项之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另,该企业预计未来很可能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按照当期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所得税费用。

会计利润:10 000 000元

加:工资费用纳税调增额:200 000元(2 000 000 – 1 800 000)

加:折旧费用纳税调增额:14 000 000元(64 000 000 – 50 000 000)

减:交易性金融资产纳税调减额:600 000元(2 600 000 – 2 000 000)

应纳税所得额:23 600 000元

应交所得税:7 788 000元(23 600 000 * 33%)

借:所得税费用 7 788 000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 788 000元

该分录可理解为: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当年应交所得税,属当期费用,应当记入当期“所得税费用”科目。

2、按照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确认暂时性差异及其递延所得税。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 500 000 000 – 244 000 000 = 256 000 000元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 = 500 000 000 – 150 000 000 = 350 000 000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350 000 000 – 256 000 000 = 94 000 000元

(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表明,企业未来在使用、处置该固定资产时,根据税法的规定,需调减应纳税所得额94 000 000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 = 94 000 000 * 33% = 31 020 000元

(由于该固定资产在未来使用、处置时需依税法规定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即意味着企业未来可少交所得税31 020 000元,由此形成当期期末企业的一项资产)

当期应增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31 020 000 – 26 400 000 = 4 620 000元

(由于企业当期期初已存在递延所得税资产26 400 000元,因此,只需在此基础上补计至31 020 000元即可)

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 = 2 600 000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计税基础 = 2 000 000元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2 600 000 – 2 000 000 = 600 000元

(该应纳税在使性差异表明,企业未来在出售该金融 *** 易资产时,根据税法的规定,需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00 000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 = 600 000 * 33% = 198 000元

(由于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未来出售时需依税法规定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即意味着企业未来应多交所得税198 000元,由此形成当期期末企业的一项负债)

当期应增计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 198 000 – 0 = 198 000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4 620 000元

贷:所得税费用 4 422 000元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98 000元

该分录可理解为:上述增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属于当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应记入当期“所得税费用”科目。

至于工资费用的纳税调整问题,由于该差异属于原永久性差异,不影响未来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因此,不形成暂时性差异。从暂时性差异计算公式来看,由于相关工资已发放,则应付职工薪酬(工资部分)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均为零,不存在暂时性差异。

在本例中,当期所得税费用最终确认了3 366 000元(7 788 000 – 4 422 000),除以当期税率33%得10 200 000元,正好等于会计利润10 000 000元与属于原永久性差异的工资费用纳税调增额200 000元的之和。(需要指出,这样的验算说明只是为了更清楚地反映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于原时间性差异及原永久性差异的核算原理及方法,并不表明任何企业任何情况下均可进行如此的简单验算,这是由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会计理论所导致的,也是与原利润表债务法的实质性区别之一)

递延所得税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这是由于资产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别造成的。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的是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的是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现在先纳税,以后有权利可以抵税,所以叫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就是现在不纳税,以后要纳税,所以叫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用来抵扣未来应纳税所得额的”,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的一般原则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关注以下问题: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未来期间内,企业无法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影响,使得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关的经济利益无法实现的,则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企业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其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则应以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所导致的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当关注的以下条件是否同时满足

1、该企业预计在未来该项暂时性差异转回时将盈利(应纳税所得额为正),且预计应纳税所得额将显著超出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金额。

2、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释出<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

什么是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是如何计算的

通俗的讲,就是会计上认定的缴税金额与税务局认定的金额不一致,而其中暂时性的(以后税务局就认可了)就是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予说明的是,企业因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的递延所得税,一般应当记入所得税费用,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

一是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递延所得税怎么算?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和暂时性差异相对应的

可抵减暂时性差异是将来可用来抵税的部分,是应该收回的资产,所以对应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

1.对于影响利润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所得税费用”。

例如会计折旧小于税法折旧,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如果产品已经对外销售了,就会影响利润,所以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2.暂时性差异不影响利润,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则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资本公积。

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照公允价值来计量的,公允价值产升高了,会计上调增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并确认的资本公积,因为不影响利润,所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能调整所得税费用,而应该调整资本公积.

简单的说就是: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的是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的是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现在先纳税,以后有权利可以抵税,所以叫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就是现在不纳税,以后要纳税,所以叫负债追问:

用算出来的递延资产or递延负债*所得税税率追问:

再乘以所得税税率,才能称的上是所得税的一种,即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

递延所得税指的是什么

会计和税法在确认企所得税时,会产生一个暂时性差异,我给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固定资产折旧)来说明吧:

会计确认的折旧费:第1年30万,第二年20万,第三年10万;

税法与寻的折旧费:第1年20万,第二年20万,第三年20万;

可以看出,会计和税法确认的折旧费,总额是相当的,都是60万,如果企业未扣除折旧费的利润为100万,那么在会计上,扣除折旧后的利润就是100-30=70,所得税(25%)就是17.5万;但是,税法确认的折旧只有20万,那么所得税(25%)就应该是(100-20)×25%=20万:税法比会计多确认2.5万元的所得税,这个应该怎么处理呢?用递延税款科目调节:

第一年

借:所得税费用 (100-30)×25%=17.5万 ←从会计

递延所得税资产 20-17.5=2.5万 ←差额,倒挤的

贷:银行存款 (100-20)×25%=20万 ←从税法

第二年:

借:所得税费用 (100-20)×25%=20万 ←从会计

贷:银行存款 (100-20)×25%=20万 ←从税法

第三年:

借:所得税费用 (100-10)×25%=22.5万 ←从会计

贷:银行存款 (100-20)×25%=20万 ←从税法

递延所得税资产 22.5-20=2.5万 ←差额,倒挤的

这样,三年下来,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就平了;其实,上面的分录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年

借:所得税费用 (100-30)×25%=17.5万 ←从会计

其他存款-税务局 20-17.5=2.5万 ←差额,倒挤的

贷:银行存款 (100-20)×25%=20万 ←从税法

第二年:

借:所得税费用 (100-20)×25%=20万 ←从会计

贷:银行存款 (100-20)×25%=20万 ←从税法

第三年:

借:所得税费用 (100-10)×25%=22.5万 ←从会计

贷:银行存款 (100-20)×25%=20万 ←从税法

其他存款-税务局 22.5-20=2.5万 ←差额,倒挤的

可以看出,“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一笔资产,就好像一笔存款,这比存款是存在税务局的,可以用作抵扣税款的;同理,“递延所得税负债”也是一种负债,是应付税务局的。

另外,更明晰但是更拗口的解释是: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当前会计上不应确认但是税法要求确认的税款,这笔钱当期交了,但是不应该计入当期费用,应予递延在以后再计入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当前会计上应确认但是税法暂不要求确认的税款,这笔钱当期未交,但仍应该计入当期费用,以后再实际缴出去。

这是概念性的解释,具体计算上还很麻烦,你要去看《应用指南》上的例子

递延所得税是怎么产生的?

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改变了原来的会计准则中对会计进行核算所采用的方法,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而使会计处理与务处理之间存在差异,其中的暂时性差异,就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

例: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00 000 元,会计处理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折旧额244 000 元,无减值准备;税务处理采用平均年限法,当年折旧额150 000 元,预计使用年限及预计净残值与会计处理不存在差异

答: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 500 000 – 244 000 = 256 000 (元)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 = 500 000 – 150 000 = 350 000 (元)

资产账面价值低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350 000 – 256 000 = 94 000 (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 = 94 000 * 25% = 23500(元)

合并报表抵销分录中递延所得税如何计算?

所得税费用=所得税应税收入*适用税率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是损益类科目;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因为可能存在“暂时性差异”。如果只有永久性差异,则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应对国家征税政策,月度所得税征缴采取月度汇算清缴的方法实现,即多退少补的政策。具体表现为:企业设立一个汇算清缴账户,并存入一定的金额,在核算出当期的所得税时税款通过汇算清缴账户结算,即使后期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也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返还或者补全。

当期所得税费用就是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所得税税率(25%),其中应纳税所得=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纳税调整增加额: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职工福利费(职工工资及薪金的14%)、工会费(2%)、职工教育经费(2.5%)、业务招待费、公益性捐赠支出、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以及企业已计入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

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额;

递延所得税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

递延所得税 定义: 由在会计上已经入账但在税务上尚未入帐的一项收入而引起的负债,这项负债记入资产负债.

递延税款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利润总额,下同)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该差异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核算确认,而在“应付税款法”下不予确认。

递延税款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利润总额,下同)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该差异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核算确认,而在“应付税款法”下不予确认。

计税基础怎么算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一)初次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1、抵销内部销售收入:

借:营业收入(内部售价)

贷:营业成本

2、抵销内部销售存货中未实现的利润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内部购入存货的成本×毛利率)

3、递延所得税处理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二)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下一年是对个别报表进行业务合并,所以对上期未实现的收益余额还要进行抵销,抵销时相对简单,只将上期已做过的分录再做一遍,但所对用项目略有不同,即将利润表上损益类项目用“未分配利润-年初”替代,资产负债上项目不变。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营业成本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本期实现对外销售的部分抵消处理

借:营业收入(本期销售企业内部销售收入)

贷:营业成本

期末结存未实现利润的抵消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期末结存内部购入存货的成本×毛利率)

本期抵消已实现销售部分的递延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扩展资料

例如,A企业以1000万元购入B企业100%的净资产,该合并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改组条件,购买日B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均为 800万元,计税基础为700万元,则有100万元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假设B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0%,则可确认30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账务处理为借记净资产800万元,贷记银行存款1000万元,同时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30万元,借贷方的差额230万元确认商誉。

但实际上A企业是以1000万元购入B企业公允价值为800万元的净资产的,也就是说,这一并购行为实际上产生了200万元的商誉,但因确认了该商誉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使商誉的价值增加了 30万元。

若继续确认230万元商誉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69(230×30%)万元,则会进一步增加商誉的价值,此时的账务处理为借记净资产800万元,贷记银行存款1000万元,同时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69万元,借贷方的差额269万元确认商誉。如此往复,商誉的价值会不断增加。因此,准则规定商誉的初始确认中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百度百科-递延所得税

问题一: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如何确定 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某些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未作为财务报告中资产、负债列示的项目,如果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构成暂时性差异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于以下情况:

(1)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2)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一般产生于以下情况:

(1)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2)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问题二:以下例题计税基础如何计算 因为你没理解计税基础的概念。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不说不合理的部分,单说合理的部分。

当期发生合理工资支出3500,账面价值是3500,已经计入当期的成本了,而且在当期计算所得税时扣除了,下一年度再支付的时候怎么可能允许你再扣除一次呢,所以其未来可税前扣除金额为0,其计税基础当然还是3500.

问题三:资产的计税基础和递延所得税怎么计算 你是不是看到所得税费用哪一章了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下面举例给你说下这个,假设公司有一台机器设备,肯定是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在假如公司的这个固定资产原值50000元,残值2000元,预计可以使用4年,以年数总和法来计提折旧,那么按照会计准则第一年计提(50000-2000)*4/10=19800,(ok,这个过程就是企业在回收资产的账面价值),那么税法上是不承认你工种加速折旧法的,而会以直线法来计提折旧也就是50000/4=12500,那么一个会计年度完了,该资产的账面价值就是50000-19800=30200,此时的计税基础就是50000-12500=37500(12500就是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先来看书上说的若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差额形成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则要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好吧,你可能还不是非常的理解(这种方法太死板),接着看...

会计准则只是准则,税法是法律啊,若所得税税率为25%,那么(19800-12500)*25%=1825,这1825呢本来是不用纳税的,但是按照税法要求,不行啊,你要纳的,但是这1825在未来发生时是要抵扣回来的,所以呢这时候就形成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对企业是有利的,将来可以为企业抵税的,属于一项资产,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一个道理。

我也正在看这一章,个人理解啊,若有什么地方不合适,欢迎指正哈~

问题四:什么是资产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成本-以前或现在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具体确认资产计税基础时,应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1)资产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如果该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不需纳税,则资产的计税基础就是其账面价值。通常情况下,资产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2)资产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不等。通常在资产的后续计量中因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的不同,可能造成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差异。例如,各项资产如发生减值,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应当计提相关的减值准备,而税法规定企业提取的减值准备一般不能税前抵扣,只有在资产发生实质性损失时才允许税前扣除,由此就产生了资产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的不等。在资产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不等的情况中有一种特殊情况需引起注意,即资产的计税基础为0,主要在与某项资产相关的收入享受免税或按收付实现制征税时产生,则该资产的计税基础为0。例如,一项国债投资的应收利息的账面价值为20万元,根据税法规定该利息收入免税,则应收利息的计税基础为0。

转摘自: xamyao

仅供参考。

问题五:负债的计税基础怎么理解 通俗简单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税所得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即未来不可以扣税的负债价值。一般而言,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交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涉及损益,进而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得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如企业因或有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会计上对于预计负债,按照最佳估计数确认,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损益。按照税法规定,与预计负债相关的费用多在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该类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形成会计上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

问题六:增值税计税金额怎么算 你好,小规模计算方法

小规模交税:增值税(国税),城建税(地税)、教育费附件(地税)、地方教育附加(地税)

增值税=总金额/1.03*0.03

地税=增值税*0.12

交税总计=增值税+地税

一般纳税人计算方法

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若金额大于0就是要交的税额,金额等于0不用交税,金额小于0可以留底扣)

销项税额=销售总金额/1.17*0.17

进项税额=进项总金额/1.17*0.17

地税=增值税*0.12

交税总计=增值税+地税

问题七:请问资产的计税基础怎么理解 税法为什么要确认资产的账面价值呢?

答:因为只有确认资产的账面价值才可以准确的核算出计税依据(如增值额、所得额),否则再售出时影响计税依据的准确性(比如折旧的正确计算才能使商品成本中所含折旧费用部分正确、材料及加工费用也同理),造成混乱(虽然混乱不等于错误)难以确认,即使到最后(指资产价值全部转到商品中)影响不大,还是存在纳税时间的差异问题,即影响税款入库时间问题。

计算所得税时不是按照利润表计算的吗,只要知道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的差异影响损益的金额不就可以了吗,比如会计提了准备但是税法不承认,所以计算会计利润时把多计入损益的费用扣除增加应纳税所得额不就可以了吗?

答:虽然这样调整不会影响当期纳税所得额,但对于检查来说,对以后期的确认造成不饥。所以要用规定的方法。即要纳税人的工作规范、又减轻检查监督单位工作量。

综上:

所以计税和资产密切相关。。。

税法关乎税款计算准确及入库时间问题。所以与账面价值息息相关。

50分太诱人了,呵呵,希望能得到。

问题八: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基础 发放

dr 应付职工薪酬

4000+200+100

cr 银存(实收) 3705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95

其他应交款-社保等(个人和公司合计)(用应交税费也可以)300+100

一,工资表设计是根据你公司实际情况设定-如果你公司所有项目都有涉及,那么所有项目都要反映.如我公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工资**|养老保险员工实交**|养老保险公司实交** |

岗位工资**|失业保险员工实交**|失业保险公司实交** |

补贴津胆**|医疗保险员工实交**|医疗保险公司实交** |

|住房公积员工实交**|工伤保险公司实交** |

|

|生育保险公司实交** |

|

|住房公积公司实交**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收入**

回算差异** 总扣减**

净收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每家公司的科目设置具体不一样,但是总的原理和流程都是一致的.

上述的核算是包含了工资发放和代扣个税社保.

但是实际工作中,一般都是月初先交纳社保给社保局(广州是给地税局),然后月末企业才提取和发放.

所以作帐是根据原理和业务具体流程才能作出正确的做法.

问题九:营业税计税基础是什么 计税基础为营业额.

计税方法:

营业额*应缴税率=应缴税金。触

只要有收入就要缴纳,不计成本和其他费用。

问题十:计税基础是怎么计算的 你的问题都很奇怪,计税基础?我们一般会计核算都是依据会计法,而企业所得税依据税法。在有些情况下,税法和会计法的计税不一样的,在申报企业所得税就是依据税法的计算依据对帐务处理时会计法的差额调整,如果数据一样的,就不用调整了。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标签: 所得税 递延 资产

祥恒网络科技Copyright2022-2024祥恒网络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007799号 备案号:湘ICP备20007799号 站长QQ:201690762